界面新闻记者 |陶知闲
界面新闻编辑 |陈菲遐
在光伏头部企业整体陷入亏损泥潭之际,晶科能源(688599.SH)还是赚了钱的。今年上半年,这家公司营业总收入472.51亿元,同比下降11.88%;归母净利润12.00亿元,同比下降68.77%。单季度看,公司第二季度营收242亿元,同比下滑21%;净利润0.24亿元,同比下滑99%。
晶科能源这份赚钱的成绩单并没带来股价上涨。截至9月2日午盘,晶科能源下跌超2%,报7.04元/股,较历史最低点6.71元/股仅高出5%。
重回王座的晶科能源为何不被市场看好?投资者在担心什么?重回王座
晶科能源是一家以光伏产业技术为核心的全球知名光伏产品制造商。公司主要业务包括单晶硅棒、硅片切割、电池制备、组件封装等。目前,公司建立了从硅片生产、电池片生产到光伏组件生产的垂直一体化产能。
2020年以前,晶科能源一直稳坐组件行业龙头的位置。随着隆基绿能(601012.SH)的崛起,晶科能源掉落神坛。2023年,公司销售83.56GW光伏产品,包含出货组件78.52GW,根据 InfoLink Consulting 的数据,公司组件出货量排名行业第一。时隔三年之后,晶科能源再度问鼎全球冠军。
晶科能源能够重回王座靠的是新技术。2020年至2022年,隆基绿能凭借166、182硅片尺寸技术迭代的机遇超车晶科能源;2023年晶科能源“重仓”N型Topcon电池组件,凭借产能优势低价抢夺市场,重回行业第一。2024年上半年,公司共向全球销售了约43.8GW 光伏组件产品,其中N型组件约35.9GW,组件市占率继续保持全球第一。双刃剑
晶科能源的再度崛起,除了自身“全压”宝TOPCon电池技术以外,还在于隆基绿能更换赛道。
N型电池时代,光伏技术分为两派。BC电池以隆基绿能和爱旭股份(600732.SH)为代表,TOPCon电池技术则以晶科能源、天合光能(688599.SH)等为代表。TOPCon电池可以有效承接上一代P型电池的生产流程,老产能技改升级顺畅,因此各企业转化成本低,备受投资者追捧。但其工艺较其他N型电池复杂,电池转化效率不及BC电池。BC电池全称为背接触电池技术,其发射区和基区的电极均位于背面,实现了正面完全无栅线遮挡的效果,这不仅提升了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还增加了组件美观度。BC电池可以叠加其他电池技术,但因其技术复杂、精度要求高、量产难度大等,目前商业化程度不及TOPCon。
从盈利能力看,隆基绿能已经签署了超过1GW的Hi-MO9组件(采用了HPBC2.0电池技术,主流功率达660W)订单,该订单价格较其自有的TOPCon订单高20%左右,预计盈利水平优于TOPCon产品。
晶科能源显然并不同意隆基绿能的观点。公司表示在设备投资、生产成本以及量产良率等因素影响下,当前BC技术量产成本与TOPCon对比仍存在较明显差距,并且未来随着技术持续进步TOPCon将继续维持成本领先优势。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TOPCon技术仍将占据主流地位,BC技术更适合作为分支路线(分布式光伏)在单面市场发展。
规模化方面,TOPCon电池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根据集邦咨询数据,到今年年底,N型电池产能约为1078 GW,占总电池比例的76%(剩余主要为即将淘汰的P型电池),其中TOPCon电池产能约941 GW,占比约66.3%,异质结产能约为76 GW,占比约5.4%,BC类产能仅60 GW,占比4.3%左右。
整体看,BC电池胜在技术和由此带来的优秀转化率,毛利率更高;TOPCon由于能更好的承接之前老技术产能,因此相对投资额更小,商业化更快。与此同时,TOPCon的投资门槛更低,产品间竞争也更加激烈。目前,除了隆基绿能等少数企业外,主要组件厂商都在大力发展TOPCon。因此,TOPCon的“卷”也是投资者所担心的。停止“输血”
近年来,在资本支持下,光伏新建扩建投资项目大干快上,上下游产能大幅扩张,大量跨界者涌入,导致各环节产能短期内急剧增加,供需失衡矛盾突出。在此背景下,2023年起光伏产品价格开始急速下跌,尤其今年二季度以来,组件招投标价格屡创新低,组件价格跌至每瓦1元以下,无序低价竞争极大损害了各企业的盈利水平。硅料龙头TCL中环(002129.SZ)更是直言光伏制造各环节产能加速释放,供需较 2023 年下半年进一步失衡。光伏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勃华也表示“我觉得现在光伏行业的形势非常严峻,价格下跌太厉害了,好几个环节已经跌破了成本线。”
面对整个行业价格暴跌带来的风险,行业内无序扩张开始收紧。今年7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官网发布消息称,为进一步加强光伏制造行业管理,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对《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2021年本)》《光伏制造行业规范公告管理暂行办法(2021年本)》进行修订,形成《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2024年本)》(下称《规范条件》)。该《规范条件》将抑制低效产能释放,减少以单纯扩大产能为目的的光伏制造项目,逐渐出清不符合标准的小型和中等规模产能。
对晶科能源来说最为重要的“资金”弹药没有及时补充。今年7月,公司发布公告终止2023年8月发布的97亿元定增事宜,该拟定增资金中的72亿元用于山西年产28GW一体化项目,剩余25亿元补充流动资金。对于定增的失败,晶科能源解释称近一年来,行业内外部环境与产业链上下游供需关系发生显著变化,带动资本市场的环境变化。
定增的取消让晶科能源资产负债率问题更为凸显。截至6月底,晶科能源资产负债率达73.11%。与此同时,公司的流动比率和速动比例分别为1.18和0.86,资金压力较大。
有息负债方面,截至6月底,晶科能源有息负债高达228亿元,是归母净资产的68%。其中有息负债中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为24亿元,短期借款37亿元,长期借款73亿元,应付债券94亿元。
除了债台高筑,晶科能源还有对外担保的隐形债务。截至7月27日,公司对控股子公司提供的担保总额为469.91 亿元,是公司净资产的1.4倍。
面对定增取消,常年将资产负债率保持在70%以上的晶科能源也开始“谨慎”。公司表示将保持谨慎的扩产节奏,优先聚焦山西大基地等优势产能落地,同时加速淘汰落后产能。
为了重回王座,晶科能源选择了一条更“卷”的路。近百亿定增取消,让晶科能源未来之路布满荆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