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宋薇萍
新修订的《上海市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条例》(下称《条例》)明确,上海市支持区域性股权市场发展,深化挂牌转让和登记托管业务,建设专精特新专板,开展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份额转让、认股权综合服务等业务。鼓励区人民政府对在区域性股权市场挂牌的中小企业给予政策支持。
“这意味着区域性股权市场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中将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同时,新《条例》进一步明确区域性股权市场为上海市非上市股份公司办理集中登记托管的法定职责,对于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配合深化股票发行注册制和科创板改革,升级新‘浦江之光’行动政策效能都有着积极意义。”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张隽近日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表示。
在张隽看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独立章节写入新《条例》也是一大亮点。其中提出,支持科技企业在境内外多层次资本市场挂牌上市、发行债券、并购重组、再融资等。加强市、区两级政府引导基金联动,促进长期资本、耐心资本发展,推动全国社保基金、国家级母基金等在上海市投资,鼓励“投早、投小、投科技”。支持建设天使投资专业化服务平台。
“围绕‘五篇大文章’,这些举措从多维度引导金融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强化金融脱虚向实,加大对重点产业和重点领域的金融支持。”张隽说。
据悉,作为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中国证监会备案的区域性股权市场,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下称“上海股交中心”)近年来在拓宽中小微企业融资渠道、支持创新创业、助力实体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突出作用,目前已形成服务非上市公司的多板块、多平台市场格局,先后创设了上海专精特新专板、科技创新板、股份转让系统、展示板等多层级市场板块,建立了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份额平台、认股权综合服务试点平台、股权及份额托管登记平台等丰富服务载体。
其中,上海股交中心发起设立了国内首个S基金买家联盟“上海S基金联盟”,构建了可持续发展的份额转让市场生态体系,目前成为全国交易规模最大的私募份额市场。
张隽对记者表示,近阶段,上海股交中心工作主要围绕一个核心目标——股权市场赋能科技创新,重点聚焦服务两类客户——科创企业和科创投资机构,着力发挥三大市场功能——为科创企业提供综合服务,促进股权和创业投资融资交易,培育支持中小企业规范上市。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金融基础设施的“塔基”“苗圃”作用,推动“科技—产业—金融”实现良性循环。下一步将积极贯彻落实好新《条例》,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加大对科创企业扶持力度。进一步深化科创企业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建设,全力建设好上海专精特新专板,推动设计具有普惠性、专属性、针对性的科创企业服务产品,运用认股权、股权激励等创新工具,拓宽融资渠道,提升服务质效,并发挥资源积聚优势,建设服务科创企业的良好生态圈。
二是加快科创投资机构服务体系建设。完善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份额转让生态体系,升级基金份额估值系统,探索产品创新,建设科创投资机构服务体系,让“金融活水”动起来。集聚天使投资人,推动优质、早期科创项目的发掘、投资和培育。同时,大力发展认股权业务,联动银行、产业园区、担保机构等,参与“投早、投小、投科技”,实现对重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精准赋能。
三是加强权益登记保障等基础服务。目前,上海市非上市股份公司约5000家,在股交中心办理登记托管的不足500家。上海股交中心将持续优化股权托管登记业务,完善托管企业配套服务,提高客户体验度;同时,深化中间账户服务、非上市股份公司以及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份额质押登记业务代办服务等业务,确保交易中股权和资金划转高效、安全。另外,上海股交中心也正在探索员工持股、股权激励计划托管登记及认股权证登记业务等多项创新工作,有效推动登记业务数字化转型发展。
四是持续开展业务和技术创新。当前,结合国家部署、行业监管部门导向和市场实际情况,上海股交中心正依托份额转让、认股权等前期试点内容,在发展路径、业务模式和产品等方面不断开展创新和探索,并积极准备向证监会申请制度和业务创新试点,探索区域性股权市场服务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