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公园的价值图景越来越清晰了。
根据TEA/AECOM近日发布的《2023年全球主题公园及景点游客量报告》,亚太地区排名Top20的主题公园2023年接待的游客数量为1.46亿人次,与2022年相比增长78%;中国独占14席,北京环球影城、上海海昌海洋公园等8个主题公园新晋入榜。
这体现出主题公园受众群体愈发庞大,本土品牌也在此背景下崭露头角,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再看今年以来的表现,以全年收入“重头戏”之一的暑假为观察窗口。
今年暑期,亲子家庭尤其热衷于主题乐园等主题旅游产品。除了上海迪士尼、北京环球影城,以上海海昌为代表的本土主题公园极具人气。市场资料显示,8月24日单日,上海海昌客流最高达5.1万人次,同比大增104%;截至8月17日,上海海昌旗下三大酒店连续两周的入住率均达100%,二消客单与收入创暑假单日新高,如嬉水商品单日销售额同比增长30%。
也意味着,主题公园的收入增长具有支撑,收入结构有望优化,或将加速兑现市场潜力,进入价值创造新阶段。而在上海海昌背后,启动轻资产战略布局的海昌海洋公园正是享受这一行业发展趋势的核心受益者之一。
差异化优势+版图扩张,充分享受市场红利
首先来看,海昌海洋公园在主题公园领域差异化优势明显,对消费者的吸引力逐渐增强,这也是上海海昌客流与二消齐升的核心原因之一。而且,其公园运营业务有望较快扩张,打开广阔的成长空间。
相比迪士尼、环球影城等国际主题乐园,海昌海洋公园拥有极地海洋文化的重要主题特色,能够让游客获得海洋探险体验和保护海洋生态的理念,更契合亲子游、研学游需求。
相比其他海洋文化类主题公园,海昌海洋公园掌握稀有海洋生物资源、“国际IP+海洋IP”矩阵,竞争壁垒较高,并在此基础上持续扩充多层次的主题娱乐体验产品线等,更能满足游客多元的需求。
上海海昌具体为例,其拥有目前亚洲规模最大、品类最丰富的海洋动物种群,全国首只人工环境下自然繁育的“沪籍”虎鲸胖豆丁、首只“沪籍”斑海豹等先后诞生于此;创新拓展仿生科技领域,推出仿生鲸鲨、海陆机甲大巡游等一系列项目和表演。其还在探索与传统文化的结合,计划运用仿生科技还原《山海经》记载的远古海洋生物。
同时,上海海昌凭借IP的纵深运营等不断打造沉浸式的新场景,加强差异化体验。比如,去年落地奥特曼主题酒店,首发独创集娱乐、住宿、餐饮、购物于一体的奥特曼主题产品矩阵;今年落地金桥?海昌企鹅度假酒店,打造全国首个沉浸式360°酒店全景企鹅展池,丰富亲子度假酒店群。
除了上海海昌,郑州海昌等项目的市场反馈同样积极,整体印证海昌海洋公园正在赢得消费者的广泛认可,迎来新的发展。
此外,海昌海洋公园大型项目储备丰富,加快轻资产扩张,预计未来几年不断落地新项目,有望更好地承接市场增量,从中获得强劲增长动能。比如上海海昌二期预计于2025年开业;北京海昌海洋公园项目进入设计阶段,有望于2026-2027年开业。
“主题公园”模式多元化,多维发力增厚势能
从更开阔的视角来看,主题公园产品并非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主题公园,其发展模式更趋多元,比如传统景区顺势寻求突破,进行升级改造、发展“园中园”等。海昌海洋公园基于轻资产战略已布局文旅服务和解决方案业务,即向其他文旅资产输出资源、运营经验等,业务覆盖更广,有助于进一步把握市场红利。
这也顺应周末周边游兴起,旅游频次增加的趋势,海昌海洋公园可以通过这一业务辐射更多地区和人群,带动发展。
聚焦产品线,海昌海洋公园目前推进较快的一条产品线是精品海洋馆,即与当地存量海洋馆合作,输出管理能力和品牌,打造连锁精品海洋馆。
此外,海昌海洋公园以海洋文化为核心的生活方式向其他出行场景延伸,如今年落地金桥?海昌企鹅度假酒店,将IP与酒店相结合,上海海昌二期亦将建设海洋酒店及海洋探索中心、商业区等。
海昌海洋公园还在IP运营上实现非自营景区的版图扩张,如海昌海洋公园与大连文化旅游发展集团、上海新创华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打造全球首家奥特曼冰雪世界。这一项目建于大连森林动物园内部,创新呈现“IP+冰雪”全新业态,也为其他传统景区提供了可借鉴的样本,有望形成一种示范效应。
由此看到,在主题公园走向爆发之际,海昌海洋公园已经准备好迎接这轮浪潮。如今,其收入增长点较多,收入结构持续优化,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也在进一步提升,价值仍有待被市场挖掘。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邮箱:[email protected]